Loading

你還在傳統市場買雞嗎?

2004.04.12    分享至: facebook line line

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與世界糧農組織(FAO)於今年2月26日至28日在泰國曼谷召開「亞洲禽流感控制緊急區域會議」所發佈的資料,自2003年12月以來,亞洲已有9個國家或區域爆發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分別在泰國和越南造成22人死亡,對公眾健康形成重大威脅。另巴基斯坦禽流感則為H7N3型病毒。雖然台灣所爆發禽流感至今仍為H5N2型低病原性病毒,但政府為了防患未然,採嚴格撲殺政策。據估計,亞洲全區已有超過1億隻雞遭到撲殺。

 

當台灣也爆發禽流感的初期,政府與相關學者專家不斷強調:

 

1. 活體雞鴨鵝關在窄小骯髒的鐵籠內待顧客挑選宰殺,是國內傳統市場販售的寫照,也是爆發禽流感的源頭。民眾應盡量購買電宰的冷凍家禽肉,不要買現殺的溫體雞鴨豬肉,以避免染上禽流感。

 

2. 一旦懷疑自己染上流感,就勿接觸家禽家畜,以避免禽流感與人類流感在同一人身上感染,造成病毒快速重組。而重組的新病毒,人類都沒有抵抗力,威脅極大。

 

3. 禽流感變異性相當強,1983年至1984年美國出現H5N2低病原病毒,六個月後毒性增強,致死率高達9成。義大利在1999年至2001年間發生低病原病毒H7N1,9個月後毒性增強到9成的致死率。且H5N1高病原病毒,只需1公克排泄物,就可感染100萬隻禽類。

 

而主管禽畜肉類生產的農政單位更表示,傳統市場是防疫一大死角,「尤其還密集飼養家禽的現宰傳統市場」,人來人往,很容易發生病毒重組;路邊攤現宰雞也是高危險群,民眾最好改變買溫體肉的習慣,少去傳統市場或路邊當場活宰的家禽溫體肉。

 

令人想不到的是,正當民眾響應了政府的呼籲「少去」傳統市場購買現宰雞鴨,而造成雞肉銷售量下跌之後。農政單位卻開始改口,宣稱「由於民眾喜愛溫體雞肉的消費習慣難以改變,加上雞販憂慮生計會受影響,禁止活雞屠宰仍窒礙難行。目前為止仍無實施時間表。」

 

顯然,如果農政與衛生單位,以及疾病管制或流行病學專家先前的呼籲為真,而傳統市場販賣現宰活雞亦的確是防疫的死角。那麼農政單位以「雞肉銷售量下跌」,以及「雞販生計受影響」為由,而不禁止傳統市場的決策,就是以「防疫」、「全民健康風險」為代價,且將責任推到消費者身上。

 

事實上,「性好」溫體肉者不是別人,正是農政單位和雞販--原因在於政府認為全球化與WTO對於傳統產業的衝擊很難避免,而因應之道的基本思維就是讓「本土溫體肉」對抗「進口冷凍肉」!

 

那麼,你還去傳統市場買雞嗎?如果是,你豈非「坐實」了農政單位的指控,原來就是你喜歡吃溫體雞肉的「消費習慣」不改,所以政府才會冒著「放著防疫大漏洞,與全民健康風險不管」的大不諱,不去禁止「傳統市場」販買宰殺活雞?

 

如果你已經拒絕再去傳統市場購買現宰雞肉,那麼妳為什麼要容忍成為被政府「卸責」、「不做為」的藉口或是替罪羔羊?

 

而如果妳對這個問題還不夠瞭解,不足以讓妳做出判斷,或是行動的抉擇,請妳耐心的讀完下文。

 

首先,傳統市場(包括許多「黃昏市場」)現場買賣宰殺活禽(以土雞為主,鴨,鵝,鵪鶉等少量)問題,其實包括下述幾個層面:

 

1. 防疫漏洞:這又包括下列幾個問題 --

 

a.全台共約有1萬多個活禽攤商,分佈各個鄉鎮市,動物在運輸途中,病毒傳播的可能性。
b. 活禽之間在擁擠堆疊的鐵籠裡,相互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c. 傳統市場中蟑螂,老鼠,野鳥,流浪貓狗與禽類動物交叉感染的可能性。
d. 在人們摩肩擦踵,進出頻繁的傳統市場裡,家禽糞便,血水中的病毒,感染到人類。
e. 以上還是病毒傳播媒介或是交叉感染問題而已,最令人擔心的還是原屬低病原性的病毒(例如禽流感中的H5N2),在進入其他物種體內之後(例如人類),產生變異。而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FAO(聯合國糧農組織)和WHO(世界衛生組織)才會在越南和中國發生禽流感時,建議立即禁止傳統市場販賣活禽。台灣的衛生單位當然也擔心,但農政單位卻擔心「攤商」(以及雞農)反彈,不敢實施。兩個單位妥協後的結果是:「一旦」台灣發生高病原性病毒(H5N1)就會立刻禁止。

 

因此,防疫漏洞涉及的不只是家禽販賣從業人員的健康風險,甚至還是全國,乃至全人類的健康風險。(WHO於三月中才公開說「新型人類流感」已「勢不可免」)。

 

2. 環境衛生,這包括:

a. 在傳統市場中現場宰殺活禽所產生的「廢棄物,血水,糞便,羽毛」污染
b. 糞便氣味(ammonia)和羽毛飄散所造成的空氣污染

 

事實上,根據經濟部商業司的調查,許多傳統市場中的非肉類攤商對於「活禽宰殺買賣」都持負面看法。認為那會影響傳統市場的商業形象,也是「髒亂的源頭」。

 

3. 動物福利,這包括:

a. 禽類動物的運輸:鐵籠擁擠,太小,密度太高,路途太遠,無水可喝等。
b. 在繫留,「待價而沽」之前的緊迫。
c. 攤商在搬運和屠宰過程中粗慥對待動物所成的緊迫。
d. 非人道屠宰 (簡言之,即沒有先將雞隻「致昏」,以致於讓動物在「痛覺」清楚的狀況下,割斷其喉嚨(放血),以及丟入燙毛機和熱水中脫毛。)

 

當然,目前台灣社會對於「動物福利」這個概念瞭解的人不多,認同而且接受的人更少。不過動物福利被剝奪,不僅是動物本身受害而已,肉品的品質也會因為動物受到長期(運輸,繫留和搬運),以及短期(屠宰,放血)的痛苦和緊迫而降低(肉品科學家早有研究和定論)。

 

4. 肉品衛生檢驗

 

由於農政單位不願意將傳統市場中禽類動物的買賣與宰殺納入「畜牧法」管理,全台1萬多個攤商每天所賣出的雞鴨,就形同「化外之地」,無人替消費者的肉品衛生安全把關。

如果不去傳統市場買雞,那麼強調是電宰的雞肉就毫無問題嗎?台灣每年吃掉約3億隻雞,其中約一半是土雞,主要是透過傳統市場銷售。另一半是「白肉雞」,基本上是以「大財團」結合「飼料生產」,「契約生產的雞農」,電宰,零售等環節,形成「垂直整合」的市場為主。

 

在電宰和冷藏鍊這兩個層面,白肉雞的確比傳統市場的溫體雞好(雖然改善空間還很大)。

 

在運輸方面,「白肉雞」較為規格化,裝載密度與空間規劃較佳,但傳播病毒的可能性卻是一樣的。

 

至於在農場管理,以及抗生素與生長促進劑的使用方面:土雞與白肉雞則是是「各有千秋」。

 

土雞飼養的密度較低,一般屬於放山型態(但也在農政單位和大財團的介入下,越來越傾向「集約(或是工廠化)飼養」。因此,動物福利較佳。但是,如果大量或是集約化飼養,對於山坡地水土保持的破壞,也會形成問題。而由於土雞生長期比白肉雞長很多,也較慢,但飼料成本較低,售價又較高,使用生長促進劑的可能性反而比白肉雞大。(但政府卻沒有替消費者把關,如上所述)。

 

而白肉雞,由於多半是「密閉」(工廠化)飼養,因此,常見業者(如大成長城,卜蜂等)驕傲的說他們的雞沒有感染禽流感(因人員管制與飛鳥入侵等因素較易排除)。但事實上,高密度,完全人工環境的飼養方式,當然會造成雞隻的緊迫,也就容易生病。雖說一般是7週齡就上市,生長期短,但抗生素的使用還是不難想像(好一點的就是能夠遵守停藥期或是不用禁藥)。不過由於飼料成本高,生長促進劑成本也高,售價又比土雞低很多,因此,使用「成長促進劑」的機率也比土雞低。

 

也就是說,傳統市場有傳統市場的問題,土雞飼養和白肉雞飼養也各有相應的問題,實難混為一談。

 

問題的關鍵其實不在溫體與冷凍雞肉之別,因為那只是整個肉品生產體系所造成的「結果」,而不是原因!關鍵其實在於「肉品生產的整個過程裡,對動物與環境是否友善」。換言之,「對動物與環境是否友善」才是動物產製品是否「令人吃得心安與安心」的關鍵。而其基本因素也很簡單:

 

1. 不能犧牲動物福利
2. 不能犧牲消費者權益
3. 不能犧牲自然環境
4. 不能犧牲全體社會的健康風險

 

從一個全方位的角度來看,其實傳統市場本來可以是「小農經濟」的「窗口」。不過前提必須是所謂的「小農」,不僅需要是小農,而且應該是「新農」。也就是說,那是一種對環境,對動物和對人類都「友善」的友善畜牧「新農」。

 

所謂「友善畜牧」,根據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的綱領,是能夠「兼顧鼓勵和提高耕作系統中包括微生物,土壤,動植物在內的生物循環;保護生產體系及其周遭之基因多樣性,包括保護植物和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根據家禽畜之先天習性,提供其生活條件;以及從事有機生產和加工的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優質生活」等條件的畜牧業。

 

但是現在政府的政策並不是協助「農村中的小農」轉變為「友善畜牧的新農」,從而開創台灣農業的第二個春天。而是持續坐視傳統市場「犧牲動物福利、 犧牲消費者權益、犧牲環境、犧牲全體社會健康風險」,而沒有採取積極的作為,協助傳統的小農或是攤商,發展具有本土特色又能兼顧「消費者、環境和動物權益」的畜牧肉品生產環境。

 

因此,總結而言,希望每個人能在各種場合發揮個人的行動力,遊說你所認識的傳統市場雞肉攤商認清形勢的發展,爭取政府的輔助或是輔導轉型:

1. 籌設「土雞」的屠宰(與產銷「白肉雞」的大財團對抗)
2. 放棄現場宰殺販賣溫體肉,改為販賣「冷藏肉」(在既有傳統顧客的基礎上,與「超級市場」『另一種財團』)競爭。(也就是說傳統市場的攤商應該是視環保或是動物福利團體為「一國」,以對抗傾向「財團思維」的國家機器才對。)

 

你的行動將有助於提昇「真正弱勢農民或小攤販」的「競爭力」,有助於「小農」、「新農」或「社區」經濟(以對抗『財團帝國』)的「畜牧產業」。你的行動也將促使政府與各級產業想辦法去改善他們的生產和運銷系統,以提供消費者好的肉品,建立對動物友善,對環境友善的「友善畜牧」。

 

所以,邀請大家一起來做兩件事:

1. 開始減少肉食量!
2. 時代變了。要買要賣,都請買「對環境友善,對動物友善,對消費者、農民和所有從業人員都友善的肉品」吧!

 

◎本會出版有--「這就是我吃的豬肉嗎?」、「為牛請命」、「經濟動物的人道屠宰」、「經濟動物與我們」等VCD影片,歡迎索取。

作者:朱增宏(動物社會研究會理事長)